党建风采

金万昆:为国家育良种,为百姓育好鱼!他用自己一生践行

来源:央视财经  作者:管理员  日期:2024-05-10 16:33:55  点击数:1265 次  【打印此页】  【关闭

  91岁的金万昆,在众人的搀扶下,又一次颤颤巍巍地走向鱼塘边。这位老人,是天津市换新水产良种场场长、农业部天津鲤鲫鱼遗传育种中心主任金万昆,许多人称他为“水产界的袁隆平”。60多年前他作出承诺,决心投身淡水鱼育种研究,为国家育良种,为百姓育好鱼。这一承诺,他用了自己的一生来践行。

  在20世纪50年代,刚刚成立的新中国一穷二白,人均水产品占有量每年只有1.65公斤,仅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中国饮食文化一直都有无鱼不成宴的说法,但当时吃鱼难却成了全国普遍遇到的难题。怎么能让中国人的餐桌上有更多的优质蛋白,国家把目光放在了水产养殖上。

  1959年,金万昆被评为劳动模范,上级给他的奖品是3000尾鱼苗。这些鱼苗都是从长江里捕捞上来的花鲢、白鲢。这3000尾鱼苗与其说是奖品,不如说是任务。

  南鱼北养,在当时还没有成功案例。因为北方地区平均水温较低,南方的鱼在北方基本“过不了冬”。年轻的金万昆不会养鱼,更不会养南方的鱼。为了观察这些鱼的特性,金万昆常常泡在鱼塘里,连数九寒天都不例外。摔了多少跤,受了多少伤,金万昆自己都数不清。

  天津市换新水产良种场场长 金万昆:我的腿是坏的,腰是坏的,都折过,都断过,肋条也折过,什么都折过。

  就是靠这样完全忘我的摸爬滚打,不断探索,金万昆花了整整3年的时间,成功将这批鱼养得胖嘟嘟,还孵化出了“宝宝”。“南鱼北养”大获成功,引发全行业的震动。而紧接着,新的挑战又来了。

  一个新品种的产生,最少需要六代以上的筛选培育,而一代是4-5年,意味着数以万计的实验、记录、比较,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失误。

  金万昆儿子 金会纯:池塘里坐是坐一天,真像木雕一样,也不许人靠近,怕给鱼这个惊动了自个儿在那儿看。

  正是靠着这种吹毛求疵的严谨和认真,当初在1959年奖励给金万昆的3000尾长江白鲢,终于在中国北方的天津成功培育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白鲢新品种,金万昆给它命名为津鲢。

  墨龙鲤、津新鲤、黄金鲫......就这样,一个又一个新品种被金万昆育种成功,他带领一代代水产人培育出11个经国家审定的水产新品种,这些品种的鱼苗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口感鲜美,重新塑造了中国水产养殖“北鱼南调”的新格局。从2012年起,每个生产季,都有60亿尾优质的鱼苗,离开天津换新水产良种场,被送到全国各地300万亩的鱼塘中,中国老百姓吃鱼难,永远成为历史。

  如今,中国水产品总产量已经连续30多年保持世界第一,水产养殖量占全球水产养殖的70%以上。在极为有限的水面养殖条件下,依靠科技创新和育种突破,14亿中国人实现了水产自由,人均水产占有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这盛世如你所愿,但金万昆却并没有停止他研究探索的脚步。2023年初,已经91岁的金万坤身患重病,他依然强撑着坐在轮椅上,带领全体员工忙完了整个孵化季。因为行动不便,他干脆把床搬到了育种车间,每天守着孵化池睡。

  2023年12月2日,金万坤在他奋斗了一辈子的渔场与世长辞,享年91岁。弥留之际,他惦念的还是手里没有完成的育种研究。

  天津市换新水产良种场场长 金万昆:只要是活着,在停止呼吸的前一分钟,也得要干。


返回上一级
关注我们
电话咨询
信用报告
合同备案
信用管理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服务号